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刘知白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尚辉在“百年知白——刘知白艺术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一)

2017-11-13 11:49:2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尚辉
A-A+

  (现场速记稿未经本人审阅)各位学者,大家上午好!耽误大家一上午的时间,来为这个特别值得研讨的百年知白的展览开一个学术研讨会。这个研讨会先后在北京1988年的时候在中央美院陈列馆第一次展览,后来又在安徽本地举行过,刘晓纯先生、郎绍君先生等很多的知名批评家都为刘知白先生写过很精彩的文章。也有在京的很多批评家开过研讨会,所以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主要是没有参加过刘知白先生的研讨会的。

  我们和知白先生的家属商讨的时候,希望我们这个研讨会更加突显学术研究性,所以我们找到的各位先生大家可以看出来,都是更注重务实的。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研讨会的主要嘉宾,他们是:张晓凌院长,中国国家画院的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也是我们这次展览唯一的一个支持单位。今天晓凌院长一个是代表个人,另外是代表国家画院。还有中央艺术研究院陈醉先生,徐虹女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淞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渝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于洋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华美学会副秘书长刘悦笛先生;中国画会常务副会长孙克先生。孙克先生今天到来还有另外一层意思,1988年在中央美院陈列馆展览刘知白先生作品的时候,孙克先生当时就是见证人,在中国画杂志当中应该说是比较早的介绍和推介刘知白先生的一位学者。

  今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刘知白先生的展览,是我看到的刘知白先生的展览最全面的一次。从展览的策划和展陈来说是最具有学术水准的,也是最有创意的一个展览,能够把传统的中国画展成这样一个学术的效果,我想应该是国际水平。

  刘知白先生出生于1915年,2003年去世,享年89岁。在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10岁的时候就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20岁的时候考入苏州美班,从学于顾彦平先生,顾彦平先生当时是苏州美班国画科的主任,顾彦平所代表的家族是吴门从晚清以来收藏最富的一个家族,后来他的很多作品捐赠给上海博物馆。20岁刘知白在那个时期,通过顾彦平教能够饱览当时看到最多的书画,从元、明、清以来的书画最多。我想他吃的第一口奶是最纯正的奶,他所学习的中国画的经历和我们今天在美术学院学习的经历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今天美术学院的学习一方面是西画的教学,第二方面我们看到可能更多的是印刷品类的中国画。我想通过一个名师指点他进入山水画的传统,能够看到这么多的原作,这对于刘知白先生一生如何求法、求守,他自己写的“法守功化”这四个字前两个方面是最扎实的。

  当时80年代来北京的时候,还没有出现我们今天第三个展厅里面出现的被称作泼墨、破墨的这些画作。我想待会儿孙老发言的时候,可能会把这种变化的感慨能够讲得更多一点。

  刘骁纯先生对刘知白先生的泼墨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我们非常赞成。如果说刘知白先生在中国画史上的定位,也就是它的泼墨。就是90年代以来他进行的工和画形成自家面目的时期,关于他的泼墨和破墨待会儿专家可以进行广泛渗入的探讨。我个人认为,他的泼墨和八九十年代像朱少华他们兴起的强调美彩特质,强调水的应用这种时代思潮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可以看到,我们展览的现场有复原刘知白先生他是立着画的,其中还有一只笔,硬的笔,这只笔是非常重要的。用写的方法来写画,这个在泼墨之前、泼墨之后,还有用硬鬃,进行更容易的点化的处理,我想没用这些散鬃笔,刘知白的泼墨没有这么精彩,很显然他的泼墨是用笔来泼写,而不是纯粹的客观自动生成的自然的泼墨。这个泼墨里面的破墨也和传统的破墨并不完全一样,因为我刚才讲了,根据我的猜测,也和刘维时先生沟通过,刘维时先生是刘知白先生第十个孩子。我再回到刚才的话题,我们对刘知白先生破墨的理解,更加重了这个时代的特色。刚才说的这只笔应该看到,刘知白先生的泼墨里面有很多散鬃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石涛。所以关于刘知白先生早年的画学渊源也可以进行很深入的探讨,比如他可以比较黄宾虹先生,比较多的是石涛先生,又从石涛追溯到元代的米赞和王龙(音),当时受崔璨的影响也很丰富。也就是说点的处理,包括皴的处理都有画学的渊源,当然最后画出的破墨还是用的散鬃,实际上和傅抱石先生有异曲同工。因为傅抱石先生用的笔和这个是相类似的一种笔。

  对于刘知白先生晚年泼墨的研究,我们觉得不要仅仅局限在他的用笔、用墨的技法层面,这样一代画家中,他的山水画作品体现了用墨上的这种时代性的变化,在他的视觉构图方面也体现了变化。比如说他早期的远景、中景、近景都是非常标准的山水画的程式,但是在泼墨的时候他是局部接景,既没有近景,也没有远景,往往是截取山势的一个山形,体现那种在平面之中的泼和破的一种处理,使他这个山水的平面画更符合我们今天的视觉感受和经验。当然最重要的,他之所以破墨中有这么多的气和韵的发挥,也就是说他的这种气韵,或者说这种笔墨写意的精神来自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刚才说他是安徽凤阳人,但是又在早年求学于苏州美专,抗战早年爆发后迁徙,流离到西南,最后到了1949年才定居于贵阳。定居贵阳以后,他也不是当时就进入一个我们今天被称之为专业的学院和画院,我想他这样长期在民间的身份,反而成就了他作为写意的精神的繁衍,这一点是我们今天中国画特别缺乏的。我们可能不乏对笔墨技巧的研习和训练,但是我们缺乏每个人特有的生活经历。我想这一方面,他长期在民间,生活在民众的底层,对他写意的发挥有很重要的作用。不管怎么说,前面有几位专家学者,刘骁纯先生、上次开会我也去了,他们对刘知白先生都有很深入的研究,有很高的见解。

  我们今天对他全方位的展览谈一些感受,更重要的还是从画学的学理方面,从刘知白先生个人的艺术成长和他的画学经历,一直到他最后面目的形成,他的个性我们可以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他的评价,我觉得大家尤其要进行一些探讨。我刚才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我个人认为,百年知白这个展览的举办,实际上是我们对20世纪山水画史的一次再度认识,也就是对刘知白先生的这个成就,至少是推到大师名家之列,应该是推到大家之列,这是毫无疑问的。这是我个人的见解,当然还可以听听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今天我们特地请来了社会科学院美学所的,也包括北大的李淞,他们很少参加我们这种当代的研讨会。我想今天请大家来有这么一个重要的目的,还是想更深入的来探讨刘知白先生的艺术成就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关系。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刘知白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